EN/中文

2018.04

中科院又展出了一朵5米的大花

几天前,全国科技周上中科院展出的无价之宝—一颗直径达195mm的钛宝石,引来无数小伙伴的围观,并且纷纷提醒“别让灭霸发现了”。其实,此次展览上除了钛宝石之外,中科院还有一朵5米的“大花”也是吸粉无数。然而,很多观众被大花吸引的同时,却不知道这朵由1500根种子亚克力杆组成的大花背后的故事。




上海世博会上的种子圣殿—“绽放的蒲公英”

大家也许都还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那朵绽放的“蒲公英”吧?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由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它摘揽了国际展览局(The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的场馆设计金奖,而在英国国内,则荣获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The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的国家建筑“莱伯金”奖。英国馆所获得的荣誉,归功于其设计的高度原创性和实施的精益求精。然后这荣誉的背后,小小的种子也体现了其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


 
托马斯・赫斯维克在设计整个展馆的时候,为了在展馆内体现并歌颂自然力量与魅力,灵机一动,提出将种子嵌入亚克力杆的末端。他认为种子寓意着生命、希望和未来,同时也能响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2010世博主旨。因此设计团队拜访了英国千年种子库负责人保罗.史密斯以及种子形态学家,专家们给予了设计创意积极的回应和肯定。

随后,设计团队原打算全球搜集种子,但却无法将种子运入中国,于是英国邱园向中国合作伙伴寻求帮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同意提供来自900种野生和人工培育的物种(不含濒危物种)的260428颗种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工作人员,收集包装并识别了所有的260428颗种子,并将它们与种子的详细注释和介绍一并运送至工厂,进行种子亚克力杆的加工与生产,于是惊艳世界的“种子圣殿”的基本要素就这样诞生了。 


 
建成的种子圣殿的外形就如同一朵巨大的蒲公英,6万根蕴含着植物种子的触须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随风摇摆,远远看过去整座建筑好似要腾空飞翔。26万颗种子中包括了农作物类的水稻、小麦、玉米、八角、银杏等,还有油料,咖啡,茶等。种子圣殿的创意在于提醒人们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用托马斯.赫斯维克的话说,“细心收获和保护好种子,它将引导AG环亚集团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